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文藻外語大學

::: 首頁  ENGLISH  資訊服務入口網  網站導覽  

serviam

  • 字級大小

文藻智庫》華語之春 盼2030雙語國家政策為華語教育佈新局

發布日期 2021-04-22 12:25:00

 

 

this topic

 

【新聞來源:自由評論網】

 

新聞露出網站: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507934

 

  

      上完早八英文後,接著修習中國文學史必修課,下午可能選修臺灣社會與文化、紅樓夢等,或法語、西語、日語、越南語等其他外語,課餘時間的教學實習活動,實習對象也許是接受美國國務院獎學金計畫來台的美國學生、也許是面對來自14個國家的交換青年華語專班、也許擔任全校數百位外籍學生之一的中文助教,而因為時差問題,多半在放學後的夜晚,才能透過線上平台與美德法墨等合作學校進行遠距華語教學。

 

  

     以上是一個文藻外語大學以華語教學為專業的大學生日常生活的側寫。

 

  

     在專業養成的部份,顯然可見中國與臺灣文化素養的交織流動,語言運用上,母語與第一外語、第二外語則以世界舞台為背景交互作用。

 

  

     「中文老師說話一定要是北京腔嗎?」

 

  

     這是提到教外國人中文時,社會大眾最常問的問題,有意思的是,在教學與實習指導的經驗中,發現對華語系這些準華語老師來說,發音當然要清晰,但說話語音的腔調幾乎不是一個問題,外國人學華語,要的是交際溝通,所謂標準的口音腔調,從來都不是重要前提。臺灣腔、臺灣在地文化這些面對中國深厚傳統可能造成的自我認知束縛,當年輕人被放上以跨文化移動為核心的國際舞台,反而都自動消解了!

 

     學生能平實自然的以日常用語與清晰語音,與來自世界各國的學生進行華語與華人社會文化的交流,沒有多餘的關於典範語音、正統詞彙的問題糾結。學生所編製的華語教材,能夠在一個以相互溝通理解為導向的語言標準架構下,兼容各樣的內容。

 

this topic

 

     例如我曾指導過的一個學生專題,便是以臺灣廟宇為素材,結合人際互動、社會生活、休閒旅遊、節慶文化等多元主題,塑造情境設計華語教材。可以說,多元文化的交織與開放共融,應該是臺灣華語教學的最大優勢。除了中國傳統文化外,臺灣還同時深深浸潤過來自歐美文化、日韓文化、東南亞文化的養分,在當今世界以中文為母語的華人社會中,沒有一個具備臺灣這樣的高度包涵力與優勢。接受臺灣華語教育的外籍人士,先天便能夠擁有這樣的優勢。

 

     而面對2030雙語國家政策的推動,「華語」的定位,應該開始重新被思考,華語教育的發展也應該在英語教育的強化中受到同等的重視。不久的將來,隨著雙語國家政策的實施與日愈國際化的臺灣社會,華語將不再是唯一的官方語言,很快的,或者我們也將迎來英語比中文好,或是以英語為母語、中文為第二語言的下一代,華語的內涵與定位、華語教育的發展,此時便應該啟動具有前瞻性的作為。

 

     雖然目前答案尚未明朗,但可見的是,在國家華語八年計畫的推動下,一個共同的華語能力標準已經建置(參考網站:國家教育研究院華語文語料庫與能力基準整合運用系統)、同時強化了各大專校院華語中心的產業優化升級;而在臺美教育合作倡議的簽訂下,美國英語師資的輸入、臺灣華語師資的輸出、美國人士來臺學習華語等實際推動,都是現在進行式,如:今年(2021)三月教育部與AIT聯合文藻外語大學、中山大學在高雄設立首座「臺美教育倡議─雙語教育培訓基地」。這些都是正向的「春訊」。似將迎來綻放臺灣語言文化能量的華語之春。

 

     在此之前,華語教育還得先「向內看」、「建立核心骨幹」,國際政治角力的外在因素、商業經營能量的提升固然應兼顧。但須首先著眼發展華語相關論述與重點培育華語教育人才。文藻外語大學做為全國唯一一所外語大學,各單位系所已經在課程改革與產業佈局上動起來。期盼兼擅英語、其他外語、擁有豐富國際經歷、具備文學文化學養與教育專業的文藻牌華語教師,能成為未來臺灣華語教育似錦繁花的優質種子。

(作者為文藻外語大學應用華語文系副教授)